私募行业迎新机遇!田轩代表建议优化税收制度,助力耐心资本发展

桑剑商务集团首页    私募行业迎新机遇!田轩代表建议优化税收制度,助力耐心资本发展

核心建议:精准施策破解行业堵点
田轩指出,当前私募基金税收制度在法律法规、征管信息和税负公平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行业发展。其提案围绕四大方向展开:

 

  1. 增值税管理优化

    • 明确创投企业减持未上市公司股权后在二级市场卖出股票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取消不合理税负。

    • 纠正对管理人业绩奖励的认定,将其视为利润分配而非管理费收入,减轻增值税负担。

  2. 所得税核算改革

    • 对个人和居民企业参与创投基金投资,按基金整体核算,仅对超出出资额本金部分缴税,避免因前期亏损导致的税负不合理。

    • 参考国际惯例,按投资期限实行差别税率,投资期限越长税率越低,鼓励长期价值投资。

  3. 统筹公私募基金税收

    • 给予公募与私募基金同等税收优惠待遇,提升行业吸引力。

    • 设立专项基金,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私募基金给予税收返还或奖励。

  4. 跨境投资政策探索

    • 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国内私募基金投资,促进跨境耐心资本形成,推动全球资源配置。

 

争议与挑战:平衡发展与公平
尽管提案获行业支持,但专家指出需关注潜在挑战:

 

  • 财政压力:税收优惠可能减少地方财政收入,需通过扩大税基、优化税制弥补。

  • 区域协同:不同地区创投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需避免 “一刀切” 政策,探索差异化实施路径。

  • 税制衔接:需同步完善对赌协议、退出机制等配套制度,确保政策落地实效。

 

行业影响:激活耐心资本活力
田轩的提案直击私募行业三大痛点:

 

  • 退出税负高:明确二级市场减持免税,降低退出成本,激发投资流动性。

  • 核算不合理:按基金整体核算避免 “赚了就税、亏了难抵” 的尴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 国际竞争力弱:对标国际税率,吸引全球资本与人才,助力科技企业成长。

 

专家观点:政策需与市场协同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向阳表示,税收优化是行业发展的 “助推器”,但需配套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并购、S 基金等退出渠道。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员王琳建议,可试点 “税收递延” 政策,允许投资者在退出时再缴纳税款,进一步鼓励长期投资。

从 “避税洼地” 到 “政策高地”,田轩的提案为私募基金行业指明了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未来,如何平衡税收优惠与财政可持续性,如何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动力,将成为考验政策智慧的关键。


你认为优化私募基金税收制度对科技创新有何影响?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2025年3月5日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