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拟提至 10 万元 / 年!中等收入群体的钱袋子要鼓了?
提案核心:减负与国际对标
余淼杰指出,当前消费复苏动能不足,中等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增长受限是关键制约因素。据测算,起征点提高后,年收入 12 万~16 万元的家庭将基本免征个税,直接释放消费潜力。此外,他建议将最高边际税率从 45% 降至 40%,与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接轨,以增强国际人才竞争力。
区域试点策略:在北上广深等高成本地区率先实施 10 万元起征点,缓解高房价压力;中西部地区则通过 “赡养扣除翻倍 + 就业补贴” 组合,激活县域消费市场。
政策深意:激活内需与优化分配
-
提振消费:中等收入群体占消费市场的 60% 以上,减负后其可支配收入增加,有望撬动万亿级消费增量。
-
吸引人才:降低税率后,年薪 200 万元的高端人才税后收入将增加 20 万元,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
-
促进公平:专项附加扣除精准覆盖养老、教育等刚性支出,缓解家庭负担,助力 “提低扩中” 目标。
争议与挑战:平衡财政与公平
尽管提案获多数点赞,但专家也提出理性思考:
-
财政压力:若起征点大幅提高,个税收入或减少约 3000 亿元,需通过优化税制、扩大税基等方式弥补。
-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生活成本差异显著,需避免 “一刀切”,可通过差异化政策兼顾公平。
-
税制协同:部分学者建议同步优化税率结构、完善专项扣除,避免高收入群体受益过多。
专家观点:渐进式改革更稳妥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苏培科表示,提高起征点对工薪阶层是利好,但需考虑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上海财经大学丛树海则建议,可先将起征点适度提升至 6000 元 / 月(7.2 万元 / 年),再结合专项附加扣除逐步推进。
网友热评:期待与担忧并存
“支持!终于能多存点钱了!”
“建议全国统一标准,别让高收入地区‘截胡’政策红利。”
“希望配套措施跟上,别让减税被通胀抵消。”
从 6 万到 10 万,不仅仅是数字的跳跃,更是政策对民生温度的回应。余淼杰的提案能否落地?税制改革如何更精准地 “提低扩中”?这场关乎亿万家庭钱袋子的讨论,正在两会舞台上持续升温。让我们共同期待政策红利的到来!